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2017-12-13 阅读次数: 3899

在近日召开的健康中国战略下健康保障体系建设新思路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交流经验,凝聚共识,就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方向与思路进行了探讨。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既面临新机遇,同时也也面临新挑战。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在医改、医保领域所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建立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与会者一致认为,我国已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当前,医改进入了攻坚期。对此,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个人观点。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宋晓梧指出,要缓解医保基金压力,需要开源与节流并行,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转变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规范财政对医疗机构的补充办法,实行医药分开,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

国家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认为:“应在坚持健康中国建设的主线下,做好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这五项制度的建设。”

“健全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三医联动是最大的抓手。”梁万年说,医改越进入到深水区,越需要“药价保”联动改革,“如果单独改医疗,不改医保和医药,那么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就很难做到科学合理;如果医疗不动,单改医保或者医药,也不太可能有好的效果。三医联动的关键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和对医保的激励约束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只有改革,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会专家指出,深化医改,要始终坚持并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题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难点”的主旨演讲中,人社部医保司司长陈金甫强调,今后应将满足人民合理需求作为着力点。人民的合理需求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体现在:第一,人人享有制度安排;第二,保障有力,机制公平;第三,得到有质量的、可靠可及的医疗服务;第四,在“互联网+”及现代社会治理条件下,建设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他建议,首先厘清医疗保障在整个社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以促进医疗服务更有质量、更有创新价值的发展,并在社会治理中起到化解矛盾、平衡利益的作用;同时也要厘清医保与医药的关系,“健康问题不能全部挤压到医疗上,以医疗来统领健康促进也是畸形的。”陈金甫说。

经办工作是制度运行的载体,是所有政策转化为实际效果的平台,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窗口。论坛上,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书记、副主任熊先军从经办工作角度分享了他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解。“实现社保‘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是当前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他解释说,特别是人人享有方面,随着社保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群众理念也在发生变化,不仅追求充分和公平地享有,更关注有尊严地享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珍认为,基本医疗保险的目标是由“广覆盖、保基本的二元制度”走向“全民覆盖、待遇平等、保障适度的单一制度”。在目前“三险”向“两险”合并过程中,制度整体具有极强的累进性,整合实践虽然可以解决城乡分置造成的管理问题,但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不平衡的问题。为此她建议,遵循强制参保、家庭联保、属地参保原则,取消公费医疗制度,打通现有资金池,完善与之配套的、稳定且增长速度较快的筹资机制。

如何“用好钱”是不变的话题

在分论坛上,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保研究室副主任董朝辉认为,药品的医保准入政策呈现出从“不管价格”到研究制定“医保支付标准”,从“几年评审一次目录”到动态调整的发展趋势。同时他指出,对于医保支付标准,市场价格形成与价格政策协调是两大难点。在程序上应建立公共决策方式,形成中立专业的证据审核和评估专家组,畅通利益相关方的表达渠道;在技术上也要寻找到价格参照系。

曾担任台湾健康保险局副总经理的亚洲大学特聘教授陈孝平介绍了台湾医疗保险付费制度的改革经验。他说,台湾健康保险以全民参保、强制性投保为原则,取得了多方面成效,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和待改进之处。陈孝平认为,整合医保体系是医改的重中之重,优先强化医保的“体质”是医保作为三医联动杠杆与枢纽的保障。医保筹资不仅是筹资,还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撬动医疗体系改革、带动医药体系配合。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医疗资源均匀合理分布,三医信息系统的建立健全,是医改成功的基本条件,应及时并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