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职场“软技能”提升已成为就业者和用人单位刚需

2022-05-19 阅读次数: 3527

近日,“得到”联合中国人民大学职场研究项目组发布了《2022年中国职场人群发展建议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相较于以计算能力、读写能力等认知技能为代表的“硬能力”,更偏重非认知能力,包含学习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自组织能力等方面能力的职场“软技能”的提升,已经成为就业者和用人单位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方面。

《白皮书》指出,数字经济正在重塑经济社会的发展格局。数字经济时代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就业领域也将出现许多新变化与新趋势。根据国务院2021年8月印发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在数字经济发展势不可挡的情况之下,破解新发展阶段的就业结构矛盾要重点关注劳动者素质的提升问题。

当下中国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已经较以前有了较大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持续改善,人力资本不断提升。就业人口的“硬技能”已经有了相当的保障。不过,根据《白皮书》的调研报告,超过85%的职场人正经历职场困境与挑战,“职场能力不足”的问题占比达到66.9%。这样一种看似矛盾的局面实际上也正是中国结构性就业矛盾中的一个侧面,即较高发展水平的“硬技能”与欠缺的“软技能”之间的失衡。《白皮书》也指出,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时代对劳动者的自我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职场人的“软技能”危机更为突出。

《白皮书》认为,“能力失衡”的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问题中不容小觑。一般来说,“硬技能”,而“软技能”更偏重非认知能力,包含学习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自组织能力等。这也与数字经济所体现的要求相契合,即生产和价值创造方式加速迭代使得及时洞察并满足客户需求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人机交互成为主流、更加灵活的团队协作要求人作为“节点”的沟通作用更为突出。这些都强化了“软技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不可替代性。

面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冲击之下“软、硬技能”平衡的问题,多数职场人表达了清晰的诉求。以计算能力、读写能力等认知技能为代表的“硬能力”已经不是劳动者在职业上获得成功的限制性因素。《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受访职场人对职场能力的重要性认知中更偏重非认知能力的“软技能”,其中,“工作沟通能力、时间管理及目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位居前五位。劳动者普遍认为自己最想提升的也是“软技能”。

劳动者与雇主对于职场“软技能”提升的双向迫切需求,正是当下结构性就业矛盾中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充分展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创造了多种高质量就业岗位,同时也需要具备相应素质的高质量就业人群相匹配,否则最终将迟滞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指出,到2025年,要实现结构性就业矛盾有效缓解,人力资源质量大幅提升,更加匹配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而为达到这个目标,破解高质量就业难题,就必须聚焦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其中,迫切需要“更新”劳动者的“技能体系”,实现“硬技能”与“软技能”的平衡,实现新层面上的劳动者素质提升。

《白皮书》显示,目前劳动者转型的主动性已经积聚起来,而问题是通过何种方式提升自身“软技能”以适应高质量就业岗位。对于当下人才供需错位的矛盾,《白皮书》指出,一方面是职场技能培训尚滞后于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职场技能培训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因此,解决影响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就业的劳动者“技能平衡”问题,需要多方发力,鼓励更多的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参与提升培训的供给能力和质量,并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